在长治市的山西晨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公司的董事长刘洋,这是一位阳光而健谈的小伙,做事稳重,有时候腼腆一笑,带着些许属于年轻人的生涩。
尽管刘洋的父亲因为做焦化生意在长治当地小有名气,但个性好强的他从未想过依靠父辈,而是选择自己创业,并且从事与父亲的产业完全不搭边的行业。从典当行做到光伏产业,他用了7年时间。如今的刘洋,更喜欢被别人称为创业者而非“富二代”。
开典当行赚取“第一桶金”
小时候的刘洋对父辈的产业并不感兴趣,却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学习了很多,他也庆幸遗传了父亲的商业细胞。
2005年,年轻的刘洋突然有了创业的想法,打听到典当行进入门槛较低,于是开始琢磨着进入典当行,没想到开典当行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简单,直到2007年,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典当行。
不过,这也仅仅是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并无任何从业经验的刘洋,很快就遭遇了第一例死当。当时,在他的典当行作抵押的是一辆发票价为30多万元的三菱欧蓝德汽车,由于汽车使用年限较长,当时共当出8万多元,由于经验不足,并未扣留车辆证件,死当后,车辆因证件不全无法过户销售,最后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这一事情才得到解决。
此事之后,刘洋也得到了更多经验,于是开始处处小心,每一件抵押品都要求先履行好手续。典当行的效益也因此开始蒸蒸日上,每年的利润率达到20%以上。
挑战自己尝试新行业
后来,刘洋发现,典当这个行业入门风险虽然比较低,却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神秘,他想要做一些更具挑战性的行业。
2010年,刘洋在上网浏览时不经意间搜索太阳能,发现光伏产业很有前景,于是再度产生了兴趣。后来,他又去当时光伏产业已经较为成熟的江浙一带考察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而当时在山西,这一产业才刚刚起步。
回到长治后,刘洋便很快决定要进入光伏产业。当时考虑到光伏产业中太阳能电池的进入门槛较高,刘洋决定先上两条多晶硅电池的生产线。
在投资了大约2.6亿元之后,到2012年3月,刘洋的工厂开始试生产,两个月后,产品进入市场。如今,他的产品不仅进入江浙一带的市场,部分产品还出口到国外。他加大投入,并开始在材料和工艺方面尝试更多的研发。
今年5月份,山西晨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5.5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成为山西第一家成规模并网运行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如今,刘洋的光伏电站每年发电量除了能满足本公司自身的用电需求外,还可以把多余的供给国家电网。电站的运行,每年不仅能给公司节约不少电费,而且还可以节约标煤2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吨,二氧化硫52吨。
看好光伏产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