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热发电优势明显,国内市场潜力较大
光热发电利用大规模反射镜实现对太阳光的聚集,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并进行储存,利用储存的热能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汽轮机进行发电。由于光热发电先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而热能具有便于储存的特点,因此可实现连续、稳定、高品质的电力输出,避免了像其他新能源间歇式发电对电网造成冲击的问题,可以大规模并网。此外,光热发电的整个产业链具有能耗低、无污染的特点。
鉴于光热发电所具有的优势,光热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越来越受重视,最近几年全球光热装机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据统计,2006 年全球光热装机仅为 412MW,截至 2015年底,全球光热装机量达到 4652MW,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7%。欧盟委员会预计,2020 年,欧盟的光热装机规模将达到 30GW。预测2050 年全球光热装机能达到 1089GW,满足全球 11.3%的电力需求。
2006-2015年全球光热装机量

从各国光热发展情况来看,西班牙和美国的光热装机总量位居前列。截至 2015 年底,西班牙光热装机量为 2300MW,占全球总装机容量近一半,位居世界第一;美国光热装机量为 1777MW;两者合计光热装机总量超过 4GW,约占全球光热装机总量的 88%。相较于欧美等国,我国光热发电起步相对较晚,截至 2015 年底,已建成光热装机仅约 14MW,其中,最大的为青海中控德令哈 50MW 太阳能热发电一期 10MW 光热发电项目。鉴于我国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冀北高原、内蒙古 高原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有条件发展太阳能电站的沙漠和戈壁面积约 30 万平方千米,具有大规模发展太阳能热发电的潜力。
国内光辐照资源分布


2、首批光热示范项目落地,开启光热发展大幕
国内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产业起步较晚,“十五”期间,国家 863 计划、973 计划、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对光热发电的研究给予了相关支持。2007 年 6 月 11 日,国内首座70 千瓦的太阳能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在南京通过鉴定验收。“十二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光热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等。尽管目前光热发电的装机情况远未达到《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的装机目标,但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国内光热产业的发展步伐开始加快。
我国的光热发电政策


2016 年 9 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通知》,公布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名单。首批光热示范项目共计 20 个,总装机规模达到 1.35GW,分别分布在青海省、甘肃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其中,塔式光热示范项目 7 个,槽式光热示范项目 9 个,菲涅尔式光热示范项目 4 个。通知要求,上述示范项目原则上应在2018 年底前建成投产,同时明确,在“十三五”时期,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均应纳入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统一管理,且只有纳入示范项目的光热发电项目才可享受国家电价补贴。
据装机目标,2020 年光热电站的装机规模将达 5GW。按照测算,预计“十三五”期间每年的光热电站的投资规模在 300 亿元-400 亿元,市场空间较大。
首批光热示范项目中的 9个塔式项目


3、以中控为支撑,进军光热市场
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包括定日镜系统、吸热与热能传递系统(热交换系统)、发电系统三大系统,核心装备包括智能定日镜、镜场控制系统、吸热系统、储热系统以及自动化清洗系统、云预测系统等。
光热发电系统构成


光热发电系统成本构成

